X
欢迎访问bet娱乐场886365.com!

政策提振信心 勤劳改变贫困 ——康乐县虎关乡二十铺村温家山精准扶贫工作小记

时间:2017-12-28 来源: 浏览次数:

十多年前,康乐县虎关乡二十铺村温家山社村民陈啟荣举家到兰州打工。多少年来,家乡的贫穷、落后,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,宁肯在外租住,也从未踏足生他养他的故乡。然而,今年他却回到村里,主动申请危房改造项目,准备全家搬回来居住。

温家山社是一个自然社,距离康乐县城14公里,群众生活条件本应较好,但由于该社群众分散居住在南山山腰,交通不便使之成为该县1614个自然社中最贫困的社之一。行路难、住房难、上学难……外出谋生便成了村民们唯一的出路,现在,全社仅有26户118人。今年,康乐县将温家山社确定为县里的深度贫困社后,一系列的扶贫惠民举措,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,焕发出了勃勃生机。

12月14日,记者来到该社,只见一条宽敞平直的水泥路从山脚延伸到山腰,通到每家每户门前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义、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……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图文并茂的文化墙,如一阵文明新风拂面而来。

“政府把这条路修好,就是解决了我们最大的难题。”谈及眼前的路,村民们都异口同声这样赞道。原来,该社通往山脚的农路是一条只有1米宽左右的土路,一遇雨雪天气,道路湿滑难行不说,有时山水还会把路冲断,给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。

村民康俊林是一名跑客运的司机,每天只能将车停放在山脚的砖厂里,然后步行3公里回家;村民陈啟忠的儿子找了一个外地对象,但女方的父母来到这里看到道路如此难行,硬是将婚事推掉;……

行路难,曾是当地群众抹不去的梦魇。为此,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,该县针对制约温家山社发展的最大“硬伤”,先后投入资金480多万元,实施了包括道路硬化、巷道硬化、住房条件改善等方面的项目工程,以此来夯实该村的发展基础。“在修路的过程中,村民们的积极性十分高,有的让出宅基地、有的主动砍树、有的义务投工投劳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杜小正如是说。

如今,温家山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,以前搬到外面租住的群众也陆续搬回来居住。陈啟荣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,“看到老家有这么大的变化,真的从打心眼里感到高兴。现在,我就要抓紧把房子装修好,明年春节将家人接回来,一起好好过个年。”陈啟荣激动地说。

路通了,房子建好了,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,但村民们心里还是不太踏实。因为,温家山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社,靠天吃饭,没有资源,发展步伐缓慢。“只有依托当地优势,大力培育养殖、种植和劳务产业,才能使这里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。”县乡村各级帮扶干部通过征求群众意愿,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这一发展思路。

找准了贫“根”,就要“对症下药”。该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,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,并对群众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。

走进建档立卡户边青彦家的暖棚,6头西门达尔牛悠闲地吃着饲草。“再过几天,就有一头牛可以出售了,到时我最少可以赚1万多元。”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,边青彦一脸喜悦地说。边青彦是该社的社长,多年来,一直在搞养殖,因缺技术缺资金,一直没有多大收效。自从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后,县上给他家新修了养殖暖棚,贷了4万元款,让他扩大养殖规模。“以前我也打算多养几头牛,可是饲料跟不上。今年,县上提倡‘粮改饲’,我将亲戚们的15亩地流转了过来,计划明年全部种上玉米,再多养几头牛。到时,我们全家人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比现在好上几十倍。”边青彦憧憬着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。

边青彦家的变化,只是康乐县在温家山社开展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。一个个脱贫致富故事的背后,是精准扶贫在康乐大地的生动实践。自该社被确定为深度贫困社后,该县在产业培育方面,投入资金45万元,修建暖棚22座,为20户养殖户发放了每头牛1000元的补贴。

“现在,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,富民产业初具规模,群众想致富的积极性十分高涨,这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了动力。”采访中,包社副乡长谢菁告诉记者。下一步,该乡将以群众增收为目的,充分利用当地土地多、饲草种植面积大、草山广阔等自然条件优势,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。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,动员群众栽植核桃、花椒等苗木,以此来增加群众收入。

如今,依托党的优惠政策、更多的扶贫资金、更适宜的产业项目,温家山这个小山村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了,干劲鼓起来了,大家正撸起袖子,依靠辛勤劳动改变着贫困落后面貌,改变着命运。